“特別要感謝各位辦案檢察官,不是你們,那些因為假種子導致絕收的損失還真不知道該怎么挽回!辟I到假種子的江西省南昌市蔣巷鎮劉大爺在接過賠償款后十分激動,近日特意到南昌縣檢察院向辦案檢察官致謝。 在蔣巷等鎮,有不少種植戶和劉大爺一樣,遭遇了假種子絕收的事件,而這正是南昌檢察院去年重點辦理的一起侵害民生的案件。2017年5月14日至24日,犯罪嫌疑人王某等人請包裝工人在倉庫將“陵兩優711”種子分裝成“T優705”小包裝,每30公斤再裝入某種業有限公司提供的大包裝袋中,并將包裝好的“T優705”種子銷往南昌縣種子經銷商郭某處。 后郭某將“T優705”種子銷往南昌縣蔣巷鎮、幽蘭鎮、余干縣、進賢縣等地的193戶農民進行栽種,共銷售“T優705”種子24036斤,銷售金額40萬元左右,造成上述購買了“T優705”農戶農田絕收。2017年10月9日,經農業部農作物種子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深圳)檢驗,該樣品與標準樣品相比,判定為不同種子,無實際收獲價值;經湖北科技事務司法鑒定中心鑒定,農戶因使用“T優705”在4000畝大田生產中造成經濟損失人民幣4619888元。 2018年6月29日,公安機關將該案向南昌縣人民檢察院移送審查起訴,公訴過程中,南昌縣檢察院辦案檢察官一方面仔細審查案情,一方面積極做好農戶的賠償事宜。2018年12月26日,南昌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判決認定王某犯生產、銷售偽劣種子罪,判處其有期徒刑7年,并處罰金15萬元。 在該院的不斷努力下,最終,王某家屬拿出460萬元來進行賠償,為百余種植戶追繳了賠償款。因堅持了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該案辦理贏得當地群眾的一片贊譽。 購買假種子如何維權 農民購買假種子,傷害是致命的,受害農民應懂得依法維權。買到假種子應怎么維權呢? 八種情況可索賠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第四十一條的規定,因種子質量問題而遭受損失的,不論這種損害是由誰造成的,農民都可以直接向出售種子的銷售者要求先行賠償,銷售者不得推諉。也就是說,遇到以下八種情況,都可以要求索賠: 種子質量不合格,比如種子純度不夠等;假冒種子;未經審定或審定未通過的種子;包裝標識不符合要求;過期種子;種子經營者承諾不兌現;短斤少兩、數量不足;無理拒絕賠償或者拖延賠償。 索賠損失的范圍 賠償損失的范圍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購種價款,即種子使用者購買種子時所支付的款額。 三是可得利益損失,即正常種植沒有質量問題的種子預計可以獲得的收入減去種植質量有問題的種子所實際獲得的收入之差。 一般情況下,可得利益損失按照所在鄉鎮前3年同種作物的單位平均年產值乘以實際種植面積減去其實際收入計算;無統計資料的,可以參照當地當年同種作物的單位平均年產值乘以實際種植面積減去其實際收入計算;無參照農作物的,按照資金投入和勞動力投入的1倍以上兩倍以下計算。 需收集保留證據 種子糾紛發生后,可以通過協商、調解、行政申訴、仲裁和訴訟五種途徑來解決。而種子使用者只有提供了充分有效的證據,才能確保自己的合法權益得到及時維護。 因此,要注意保留和收集下列證據: 購種發票 發票是證明種子銷售方和購買方之間買賣關系成立和權益受損后因果關系存在的有效證據。發票要寫明具體的品種和數量,有特殊要求的應當在發票中注明。 種子包裝袋 包裝袋內最好留有未種植完的種子樣品。在購種數量比較多的情況下,最好留有未開袋的樣品。 證人證言 即了解情況的證人就自己知道的事實所作的口頭或書面的陳述。 鑒定結論和勘驗筆錄 在田間可以鑒定的有效時限內,及時邀請種子管理、農業科技等專業部門進行鑒定,出具鑒定結論和現場勘驗筆錄。 申辦保全證據公證 當種子使用者發現有受損害的征兆,應在證據滅失之前,向公證部門提出申請,由公證部門通過照相、錄像、取樣等方法保留證據。 其他證據 除上述幾種主要證據外,種子使用者還應注意收集一些有關的附屬證據,它對主要證據具有有效的補充作用。如種子作用說明書、警示標識、種子經營者的承諾書、廣告宣傳品等。 (來源:中國江西網,中國農資傳媒編輯整理)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級模式(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