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0 | 貶:0 | 收藏: 0次 | 閱讀數:13287 | 回復數:0
“我們不能一直追趕或跟隨外企的腳步,我們是世界第一農業大國,我們的農化行業應該做全球的引領者,這就需要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2016年,全國兩會期間,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 為什么總理要提工匠精神?為什么我們要提工匠精神? 中國的煤炭鋼鐵行業已經過剩,然至今仍然不能生產模具鋼,比如圓珠筆的“圓珠”一直需要進口。中國連飛機、大炮、原子彈都造得出來,卻一直不能生產圓珠筆芯! ≡偃,中國人到日本旅游喜歡購買電飯煲,于是董明珠怒了,諾大的中國,買個電飯煲還需要去小日本?還有很多國人,一到國外就購買手表、化妝品、高檔包等等,被很多人罵為崇洋媚外。這或許就是一個笑話,沒有人不希望自己的民族品牌屹立于世界,更沒有人想所謂的崇洋媚外,決定在哪里購買產品的唯一因素就是品質! 我們應該做的是“知恥而后勇”,并不是一味的“支持國貨”! 中國是世界第一農業大國,但農藥行業似乎一直有追趕國外腳步的感覺。從早期的水稻殺蟲劑市場被外企攻陷,但現在火熱的特種肥市場上琳瑯滿目的都是外企的特種肥,于是有人發問:特種肥是什么?是不是進口肥都叫特種肥? 一旦國際上某個專利化合物過期,這個產品在國內農化市場必定會火熱一陣子,如噻蟲待。這兩年國內農嗪、如現在企業熱衷登記的吡唑醚菌酯。由于之前有專利保護,所以我們無法登記,只有等待。這兩年國內農化行業的原創專利化合物不斷增多,自主創制農藥登記提速,這是好的現象,但是還遠遠不夠! 在很多的行業會議和企業會議上,筆者經常聽到中國農藥工業協會會長孫叔寶強調中國農藥自主創制的重要性。中國作為農藥生產大國,雖然產量和出口量占據世界農藥市場的主導地位,但絕大部分是仿制品種,自主創制農藥的品種和數量有限,制約著中國農藥工業由大變強! 在美國、日本,植保無人機市場早已成熟,但國內植保無人機卻還有很多的限制核問題,目前并不能普遍化的應用在農業領域,但是一批擁有工匠精神的植保無人機企業已經出現了,如無錫漢和、全豐航空、極飛、大疆等等。 有人統計,全球壽命超過200年的企業,日本有3146家,為全球最多,德國有837家,荷蘭有222家,法國有196家。在全球農化企業中,打入并占據中國植保市場的多是百年農化企業,如杜邦、巴斯夫、拜耳等都,其歷史都超過了150年。當然中國農化企業的壽命較短,有一些歷史的原因,但這些外企農化對技術研發的重視,一種精益求精的態度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其實,農民的想法很簡單,無關愛國情懷,誰的產品品質好,我就用誰的,不管是國企還是外企!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現象和差別?是因為我們在某種程度上,缺乏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的內涵是什么? 精益求精。注重細節,追求完美和極致,不惜花費時間精力,孜孜不倦,反復改進產品,把99%提高到99.99%! 乐,一絲不茍。不投機取巧,對產品采取嚴格的檢測標準,不達要求絕不輕易交貨! 耐心,專注,堅持。不斷提升產品和服務,因為真正的工匠在專業領域上絕對不會停止追求進步。專業,敬業。工匠精神的目標是打造本行業最優質的產品,其他同行無法匹敵的卓越產品! 很多人認為工匠是一種機械重復的工作者,其實工匠有著更深遠的意思。它代表著一個時代的氣質,堅定、踏實、精益求精。工匠不一定都能成為企業家,但大多數成功企業家身上都有這種工匠精神! 也有人說,中國缺少工匠精神的土壤,誰來為工匠精神買單?我想說工匠精神自然有市場和消費者來買單,不過獲取回報的時間可能要等的久一些,看你是追求長期回報還是短期利潤了。如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邱德文研究員領銜的科研團隊成功研制出我國首個植物免疫蛋白質生物農藥——“阿泰靈”,去年單品銷量竟高達7000萬元。好的產品,市場一定會買單的。 工匠精神提醒我們的是:要專注于自身的領域,將產品打造成極致,生產出差異化高品質的產品,而非某個市場火熱的時候,不管你擅不擅長,都一哄而上。這是對我們農化行業最好的警示! 化行業需要工匠精神,需要工匠精神下的高品質產品。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級模式(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