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出差不少(主要是北方大田),走訪了很多,看到了很多,交流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關于當今農資行業現狀不再贅述,直接上干貨。 感悟一:轉型。 欠賬、庫存是最終壓垮經銷商和零售商的兩大包袱。最近遇到的就是兩個典型的零售商和經銷商,他們共同的一句話就是今年到現在都沒有怎么進貨,除非緊缺的品種,目前庫存有的絕對不再進貨。今年要做就是把庫存處理個八八九九,態度很堅決,就算面對經常打交道的國外的產品也是這樣,你不讓我做我就不做。 其實這就是若干年就在說的行業整合,這幾年陸續隨著大環境的變化在悄然進行。如果還是傳統的賒賬以及粗放經營的話,遲早會被壓垮。目前經銷和零售完全現款也并不現實,但是降低庫存是可以實現的,農資流通渠道到了必須精細化管理的階段了。這也應該是當前轉型需要做到的第一步。其實轉型,或者轉變,前幾年已經有不少人在探索了,認識的幾個探索的好的,現在經營質量非常好。世到今日,如果你還沒有轉型的意識,或者就真的無可救藥,離被淘汰不遠了。 感悟二:產品的貴是在渠道,而不是在老百姓。 “含量不夠的便宜不放心效果和執法環境,都知道不能做,產品質量好的又嫌貴。新產品也知道效果,但是太貴呀,賣不動。這是很多經銷商和零售商的潛意識和第一反映。其實在老百姓那里產品真的是大家所認為的貴就沒法賣么,老百姓接受不了么?未必,還記得當年當年的某鋒的玉米種,按粒數賣,五六十的價格,突破了很多人的意識底限,現在不成了普遍了么;當年的某邦的某寬,殺蟲劑一小袋快10塊的價格,突破了多少人的不可能;最近這幾年的某公司的小麥套餐組合殺菌帶調節增產的,每遍25元,還不含殺蟲劑。 難道這些事情都是上世紀和下世紀的事情么,都是前不久的事情!這些事情的背后,都是這些產品能解決問題,能給農戶真正的帶來價值。所以不是產品貴,是你的意識便宜;不是農戶覺得貴,是經銷的你覺得貴。首先需要改變的是我們自己的思維和意識,拋棄哪些低層次的價格競爭,不斷的堅持,就會獲得另一片天空。 感悟三:做事先做人,有自己的職業道德。 喜歡和做行業比較久的人聊天,因為這些人也算是經歷了行業的風風雨雨,尤其是2000年以前就開始做農資的,還能留下來,并且是在這個行業做的好,真的是很值得敬佩的。最主要的有兩點:會做人,人做的好;堅持做好產品。人做的好,信譽好,讓農戶放心,讓周圍的親戚朋友放心,讓自己的上游供應商放心,人緣好了,人脈就好,生意自然不差。堅持做正規廠家生產的產品,堅持做質量放心的產品,無論行業和當地別人怎么投機,堅持自己的職業底限。云卷云舒,經歷了周圍太多一時的得利的洋洋得意,最終都成了浮云。 感悟四:學習,謙虛的學習的心。 其實和很多生意也好,企業也好,做的優秀的人交流,會發現他們在學習上永遠有顆謙虛的心。最近這個世紀、最近這個十年、最近一年,都是歷史上變化最快的時段,一兩年不學習不接觸行業最新的和最前沿的,就好像有點恍然隔世的感覺。農資行業也是,一年一年一小變,三年一大變。尤其是本人這幾年接觸小麥田除草劑較多,和很多人交流的一個經驗就是:上一年效果好的藥,今年效果未必就好。不是藥變了,是因為草變了。筆者曾經在網上和一個農資老者交流,提到小麥除草劑,發現他的意識已經落后于時代,提醒學習的時候,反而說他開始賣農藥的時候,我還不知道在干啥呢。這樣的思維和意識,真的讓人可怕。學習和年齡沒有關系,當今社會在快速的變化,其實作物病蟲草害以及土壤都在變化,需要我們農資人有更多的知識儲備,同時跟蹤最新的技術、產品,這樣才能不被淘汰。 感悟五:靜生智。 無論是業務員也好,經銷商也好,零售商也好,一年到頭總好像有忙不完的事情,年底總結的時候總是感覺一年在盲目的忙碌,然后下一年“忙碌”,周而復始,然后是越來越身體累,心也累。其實忙是由心和亡組成的,盲是目和亡組成的。如果我們總是在忙忙碌碌的,你會做很多無效的和短視的行為,總是在盲目的忙碌。慢慢的心不在定,總是在浮躁,看不到一些現象下面的本質,對很多事情缺乏明辨。當忙字沒有了心的時候,就剩下亡了。其實古代哲學對靜才能生發智慧的論述很多,很多人總覺得好像離我們很遠,其實離我們很近,我們總是被忙,遮蔽了太多。最近遇到的轉型的朋友,就說以前有這個概念,但是沒有逼到這個程度,想不到這些事情。每天抽一點事情,哪怕十分鐘二十分鐘,找一個自己舒服的方式,讓自己靜下來,什么也不想,堅持下來,幾個月后,會有意想不到的奇跡發生,你會越來越喜歡這樣,那個時候我們再交流。今天就先到這里,歡迎吐槽、拍磚。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級模式(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